成都立即送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格桑花开幸福来rdquo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费用贵吗 http://m.39.net/pf/a_4632345.html
伟大的时代,值得大手笔的书写伟大的故事,值得最庄严的记录今日成都日报“格桑花开幸福来”系列全媒体报道推出第七篇《“格桑花开幸福来”——对口支援奔小康成都力量*报记者走进马尔康》

成都日报记者

由*(编)委会成员带队、兵分五路

沿着成都对口支援队员的道路

深入甘孜、阿坝两州19县

切切实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为您捧回最鲜活、最灵动的一线报道

诚邀读者同我们一起见证

这灿烂的黄金时代!

从马尔康县城出发,前往松岗镇的路上,窗外的藏羌风情和层林尽染的秀丽风光,提醒着大家高原地区的不同寻常。

高山上,海拔多米的松岗镇丹波村,10多位村民在地里劳作,种下新一季多亩莴笋苗。“上一轮我们的莴笋试种成功了,拉到成都去卖了个好价钱。”村主任南卡石德珍得意地说,现在村民在企业的莴笋基地边打工边学技术,除去每亩地每年元的流转金,人均年务工收入在元左右。

山脚下,马尔康松岗农牧林产品加工物流园已经有了雏形,这个由浙江嵊州、四川崇州投资三地共建的园区,是马尔康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园区。村民们翘首以盼,“今后,我们不仅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还能方便照顾家里的孩子老人,这样一举多得的就业上岗真是太好了!”在村民看来,是现代农业产业不断地为这片土地创造出惊喜。

马尔康市城区一角

8月31日—9月2日

成都日报记者走进丹波村,

感受现代农业产业化

给当地村民

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01讲述我的受援故事

挑战不可能米高海拔种莴笋

车辆沿着川西高原的山路一圈一圈攀爬,开进丹波村时,呼吸一下子急促起来。这里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松岗镇,大部分地方海拔超过米,稀薄的空气和料峭的寒风诉说着这里的苦寒。山林里空气清新,海拔米的马尔康市松岗镇丹波村莴笋基地,刚刚栽种下去的莴笋苗绿意葱浓。三五成群的村民分工协作,有人在翻地,有人在种苗,今年72岁的泽尔登负责浇水。他手里拿着一根水管,仔细地让每一棵莴笋苗能够“雨露均沾”。

莴笋种植现场

“晒晒太阳,浇浇水,这一茬莴笋很快会长起来的。”尝到了上一季莴笋“甘甜”滋味的泽尔登大爷,一直咧着嘴笑。这样和谐的画面和半年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年初,崇州市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挂职马尔康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大林和村委会主任南卡石德珍到村里提出引进崇州莴笋种植大户进村种高山莴笋。消息一出,村民们犯了嘀咕:要在海拔多米的丹波村种蔬菜,这可能吗?泽尔登大爷也和当地群众一起,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之前,他们只种成了青稞、玉米、土豆这老三样,无法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作物。将企业引进村里,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这片高原从没种过莴笋,这家企业干得下去吗?”“村里从未尝试过种植外来经济作物,万一亏了怎么办”……陈大林并未放弃,他带领工作队队员来了好几次,专门和村组干部商量这个事情。将村民分成小组开会,挨个做工作:村里人不可能一辈子靠挖草药过日子,学会现代的耕种技术才是致富出路。村民泽尔登莴笋种植在丹波村历史上还是头一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泽尔登成了全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他家里10亩地,以每亩元/年,流转给从崇州引进的企业——马尔康丰硕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协议一签就是3年,他自己也可以在莴笋园里务工,顺便也能跟企业技术人员学种植。今年4月,在崇州市对口支援工作队帮助下,丹波村第一批莴笋在亩土地上种植起来。

惊喜不间断亩地产出12万公斤

种在丹波村地里的莴笋,品种叫“种都青”,耐寒、不易冻伤。绿色无公害,带有天然的清香与回甜。这里的莴笋,“饮”的是高山上的雪峰融水,“吸”的是高原中干净的自然空气,被群山、雪峰所包围,被勤劳的藏族乡亲们精心照料。“种了一辈子地,第一次把菜种得这么‘小心翼翼’,要盖膜,还要锄草。”回忆起这半年的莴笋种植经验,泽尔登有摆不完的“龙门阵”,“以前浇水要用桶来挑,如今一台机器从山间溪流接入,一根水管就能搞定。”“以前种菜都是播种,苗苗能不能存活全凭运气,现在公司用育苗盘,苗子存活率高得多了。”莴笋种植村民在莴笋基地打工的还有村里的阿哈,洛叶斯漫等10多位村民,他们每天上午8点准时到达莴笋地里上工,一个村民每天可得到元的劳动报酬。泽尔登还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务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